|
作者:劉南芳
《亂世長江情》最原始的構想大概在一年半以前。當時我很想寫一個戲叫做《大明朝公主》,長期以來我看過許多南明的資料,對南明的故事很有興趣,我覺得在這個年代中即便是真實發生的事也很有戲劇性。 明朝滅亡之後,原本的皇親國戚都失去了地位和名號,雜處在百姓之間,一樣四處逃命,原本尊貴的血統如今失去了尊貴的依據,這些皇室的人心中要如何調適?別人又要如何看待他?在朝代更替之間,「皇室血統」成為一個最尷尬、也最虛空的名詞,我從「長平公主」的傳說中構想了一個真假公主的故事情節,並且把這個故事說給素雲聽,漸漸討論出這個戲的雛型。 原本整齣戲的情調是希望結合「古冊戲」的感覺,用「胡撇拉戲」呈現,就有點類似《孔雀膽》的意思,處在一種歷史與真實的曖昧之中。後來這個戲落選了,但是我認為我虛構的這個故事很精彩,不演實在太可惜了!我便把這個戲放在心中蘊釀、一直到今年的選舉過後,我對於無理的「仇恨」有了更深的體會,於是我對這齣戲也就有更進一步的想法。 首先我把「方良將」和「博洛」兩個勢均力敵的形象確立,減輕了原本濃厚的愛情篇幅,增加了這一明一清、兩個敵人之間「惺惺相惜」的描寫。其次我將真公主「朱鳳官」和假公主「秦明月」從愛情的敵對關係中抽離,改變了原本對於「朱鳳官」的描寫,把她從兒女私情中提升到了國仇家恨的心理層次,讓他在整個愛情故事中成為一個冷眼旁觀的人。 以「方良將」和「博洛」這兩個角色而言,「方良將」比較好寫,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臣子,他不同於明朝的降臣、在「愛國」這件事上猶豫不定;他為人正直,有著熱情和真誠的個性,是觀眾喜愛的類型。我在他身上加上了我對於袁崇煥的同情,特別是「法場」的安排,是因為我想起了袁崇煥死前所受的冤屈,前方戰士的英勇、為國家「視死如歸」的精神,總也抵擋不了權臣的謀劃、愚民的激情,「忠心」在歷史上常常成了一種讓人心灰意冷的情操。 劇中的「博洛」是滿清的貝勒爺、在歷史上真有其人,他是征服江南的常勝將軍、也是最後勸降鄭芝龍的關鍵人物。在戲中塑造這個人物花了我許多的心思,「博洛」和「朱鳳官」一樣,是隨著我對這齣戲想法的成熟而逐漸轉變成型,特別是邀請古翊汎(大古)來演出後,整個「博洛」的寫作過程可以說是從他身上一種特殊的京劇氣質中一一展開。 我對於「博洛」的定義是一個在戰場上有著「道德潔癖」的人;他是少年英雄,武功高強而充滿自信。一個對自己有十分把握的人,期待的是正大光明的戰場,能讓自己淋漓盡致的展現實力,一如演員期待一個寬敞的舞台一樣。所以博洛在「探關」的時候,想的是北國山川、想的是讓自己動心的漁家女,而不是憂慮關呈險要,戰事難平。而他知道方良將被表妹多敏陷害,他會憤怒地唱到: 「博洛:(七字調)小王聞言氣難平,莫怪伊陣前來罷兵 恁自作聰明為得勝,小人之計毀我英名」 他和方良將一樣是一個正直而勇敢的人,他們的是非觀念超過了種族和政治立場,因此他看到方良將在法場上冤屈難伸,他能捨身相救,「法場」中方良將在明處、博洛在暗處,導演設定兩人唱腔交錯安排,我認為很能表達他們之間的關係: 「內白:打死賣國賊!打死賣國賊! 伴唱:錦繡江山來斷送、黎民百姓刀下亡 賣國賊遊街示眾,報仇報冤不寬容… 柳東:(串調)人聲喊喝如潮湧、城中百姓走兇狂 無人想要查真相,謠言四起將人傷 … 良將:(倒板)雙手扣鎖、血流滿面,遍體鱗傷、有口難申… (迴龍)屈枉我方良將赤膽忠心─ 博洛: 忠心耿耿換來賣國求榮千古罵名 良將:(雜碎三眼)我與周文無仇恨 博洛: 陷害忠良為何因 良將: 皇上你─因何來相信,只恐大明江山… 博洛: 大明江山化灰塵 良將:(雜碎搖板)英雄蓋世名千里,虎落平陽被犬欺 博洛: 怎忍伊含冤來死,不由我心中躊躇… 」 博洛救了方良將,把他們敵對的關係改變了,方良將看到了博洛心中的公平和明亮,他不知道今後在戰場上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敵人,他所受的教育不容許自己做一個「降臣」,只能選擇投江自盡… 我認為即便是面對自己的仇人,也應該有一個寬大的心。在排練場時,我不斷的和素雲、大古溝通,描述著他們在舞台上的關係,我覺得這和一般歌仔戲那種敢愛敢恨的感覺不一樣,我希望這兩個人在台上都能擁有一種氣度,一種能尊敬敵人的優雅。 另外一個難寫的角色是「朱鳳官」,一直到戲演完,我還是覺得寫得不夠透徹。難寫的原因是這個角色既不是個正派的「苦旦」、也不是個反派的「花旦」,她是一個滿懷仇恨、步步為營的貴族,她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都經過自己的設計,不輕率、不唐突,並且盡可能的保護自己。 原本朱鳳官結局是自盡身亡,但是在導演的建議下讓她放棄仇恨,隨方良將遠走天涯。我們都認同這個結局,但是在改動的時候,離演出時間已經很近了,所以劇本在最後一場改得不是太理想,前後劇情連貫不夠好,台詞也有不夠明確之處,只能希望下次演出時能再改進。 對編劇而言,虛構一個故事要讓情節首尾連貫、人物個性分明、主題思想明確…做到這樣面面俱到是很困難的。其中最難的還是人物,劇中人物成型之後,有時發展起來編劇會寫到不能收手、甚至會有點「無法為劇中人做主」的感覺。就像《亂世長江情》,我寫起來一直覺得不過癮,感到一本的篇幅不太夠,如果要完整的表達我的想法,應該至少要寫成兩本戲,這樣不論是情節、人物都能交代的更清楚,只是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舞台可以呈現。 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真得很喜歡這個戲、所以寫到愛不釋手、欲罷不能。尤其我認為光桐導演把這個戲排的很有情致(我一直強迫他要把導演構思整理出來),不論是〈沿江追捕〉、〈法場〉、〈海賊〉…在場面的調度、舞台畫面的設計,我都覺得很獨特,整體的戲劇風格不是「歷史劇」的沉重,但確有「歷史劇」的大氣,我認為比劇本好看多多了!劉文亮的音樂兼具了民謠的蒼涼、京劇的氣勢,能融合在一齣戲中真不容易。我慶幸有這樣優秀的工作夥伴,這樣的創作經驗幫助了我的成長,也使我比其他的編劇更為幸運。 我寫作的習慣是跟著演員的形象走,所以我希望我的劇本盡量能發揮每個演員的特色。我和素雲工作多年,逐漸形成一種難得的默契,他是個非常認真的演員,我相信不斷嘗試新的角色、以及不斷的練習才能幫助演員突破自己、更上層樓;喜歡他的觀眾應該多多給予鼓勵和支持。 美香姐的明豔、麗真的秀麗使得「鳳官」、和「明月」在觀眾眼中栩栩如生;特別來幫忙的秀琴老師、文雪老師、以及翠娥阿姨可以說是穩定這齣戲的力量。秋冠是優秀的硬裡子演員,也是我固定合作的班底,他讓我在寫戲的時候很安心,因為他可以擔負各樣不同的角色。另外,我和網路上一位朋友的意見一樣,我也覺得「多敏」的戲份輕了一點,秀文姐的功力匪淺,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讓觀眾多見識一些。 許多人一直很喜歡看我們演的戲,我想有這麼多精彩的演員齊聚一堂、是最重要的原因。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劇中有一些年輕的演員像是劉冠良、杜健瑋、陳囿任…,他們的台語一如他們的表演一樣越來越道地,真是個可喜的現象。而《長江》中最辛苦的演員公認是演「博洛」的大古了!過去他雖然和我們一起演出,但是這次的任務特別繁重,他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有這樣優秀的表現,大家都高興極了,我想應該要再找時間、專門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。順道可以談談一個演員的特質如何能影響一齣戲的演出風格,這是一次很特殊的經驗,希望還有機會再寫寫我這方面的心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