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心得

◆好一个「痴情卖油郎」(下)◆

作者:刘南芳

二、 音乐与唱词布局

我们在讨论编剧方法的时候,总喜欢谈「情节的布局」、「人物的架构」…,但事实上在戏曲中「唱词」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「布局」。闻一多先生在讨论「新诗」之时,提到新诗应该有「音乐美」、「绘画美」、和「建筑美」,其中的「建筑美」很适合讨论所谓「唱词的布局」,唱词的安排有时后真的像是「盖房子」一样要有整体架构的考量,而不仅止于重视平仄声韵的谐和、和考虑修辞。

戏曲在表达人物性情、和重要的情绪渲染时,常常需要大篇幅的唱段,这时候要让唱词充分的发挥功能,不能只是成篇的文字堆积、反复,因为增加「长度」、并不代表增加「力度」,长篇大段的唱腔如果在歌词的基础上没有层次感、就会变成一种「感情的滞留」,而拖坏了戏剧节奏,这时候音乐要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觉得力不从心。同样的、当歌词层次分明、细腻而有变化,而音乐总是千篇一律的七字都马、只能做快慢的变化,在戏剧情感的表现上、怕也是要大打折扣。

传统的都马调虽然非常适合长篇的抒情,但是演员采用十分民谣式的唱法,只有在节奏上、和「做腔」上做一些小规模的变化,对于比较复杂的剧情、或是多层次的心理状态,这种「民谣式」唱腔的表现能力似乎不够强烈。

《卖油郎独占花魁女》一剧中,〈良宵〉(原昆曲版中之〈受吐〉)一场是全剧的精华,秦锺从进花魁的闺房、照料她、一夜到天明的期待,其间心情历经多种波折,是安排唱段的好地方。在传奇版本中唱段的安排在花魁娘子回绣楼之前,秦锺对香闺赞叹,在花魁娘子回来之后到天明时分只有两个唱段,第一段是花魁娘子睡熟之后,秦锺所唱的「园林好」:

秦锺:(暖茶介)我且坐在此处,不要惊动他。(坐旦脚后介)(园林好)听枝上乌啼惨切,□檐畔燕雏宁贴,怎做得香偷玉窃,人自迩、会空赊,云影障、月偏遮

(旦翻身介…作欲吐状介…

第二段则是花魁醉中吐在秦锺衣服上,秦锺服侍她喝茶、又服侍她睡下,这时天已将明,秦锺又唱了一段「桃红菊」:秦锺:呀,又睡去了!

(桃红菊)他那里醉中天、神飞梦越,我这里好似镜中花、难亲怎舍,捱尽了永迢迢长夜,捱尽了永迢迢长夜(内作鸡鸣介)恰又早晓鸡声唱叠在歌仔戏版的〈良宵〉这一场,创作人员讨论了进行的方式,翰江先提出了他的构想,他认为整场戏的音乐是以「都马调」为主,秦锺的唱段应该分作三个部分:第一段是在花魁娘子睡下之后,所有的人离开绣楼,留下秦锺和她独处,第一个唱段要有摇板的感觉、表达他忐忑不安的情绪,于是我写了一段长短句式的「都马调」:

秦锺:(唱)等呀等…等到伊回还……
轻轻移步、偷看美红颜…
今夜完成我的恋爱梦
怎样我…怎样我…
我心慌意乱、坐立不安
听到乐声断、人声空、步声远、更鼓声音传…
声声伴我渡情关

这一段歌词我借用了京剧《锁麟囊》其中一小段唱词的格式「耳边厢只听得风声断、雨声喧、人声呐喊、乐声阑珊、都道说是大雨倾天」,用这种短句式来表达秦锺紧张的心情,会给人一种「急促」的感觉。

第二部分是「受吐」的情节,音乐设计希望用「中板」的都马、和「十一字都马」交错使用,表现秦锺的手足无措。这段唱腔我便用很整齐的「七字句」和「十一字」交错,让秦锺一下子沈醉在花魁的美貌中、一下子又手忙脚乱,十分狼狈。

最后一个唱段安排在瑶琴再度睡下,秦锺将要在这里发展整篇都马中最主要的唱段。这一个安排是比较出乎我意料的。原本依照一般常见的都马调唱法,大多是慢板、中板、再转快板、或是摇板做结,抒情的部分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;但是翰江认为最抒情的部分应该置于最后一个唱段,因为天明之后秦锺就必须离开,他所有关于恋爱的梦想都将在天明时结束,就像灰姑娘的「十二点钟」一样、魔法即将消失,马车即将会变回南瓜…;因此秦锺的心情应该在这个地方达到一个最激烈的状态,翰江预备用「六八拍」的都马调来表达一种「情歌」的感觉、要让这段唱腔做成一种「咏叹调」的气氛。

秦锺有这样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,但是当时我实在不知道什么是「六八拍」,我单纯听音乐的感觉是十分华丽的,的确有一种「咏叹」的、「情不知所起」的奔腾,所以我依照著这样的印象,写成了最后这一个长短句式的唱段:

秦锺:(六八拍都马调)
四更陈、月照东,多情月影入绣房
光阴催尽春宵短,不敢惊醒梦中人
你我若是无缘…哪会为你神魂倒颠
心心念念、望要相见
为你痴迷、牵连情思万千
你我若是有缘…哪会终宵相对无言
缘份这浅
明朝一别、相隔万重天

在我三段歌词都完成之后,翰江据以写成了一个八分钟左右的长篇都马,定名为「痴情卖油郎」。在这近八分钟的唱段中,并不是依照演员的唱法定腔定谱,而是按照翰江的设计,让演员依照新谱学唱;这种方式从前我是很反对的,我认为这很容易会失去了传统唱腔的韵味,但是这次我却有了不一样的体会。

翰江在作曲的时候,在行腔的变化上比演员更为丰富,同时他的主旋律和分谱一并完成,我们在试唱带中听到了各个声部的变化,体会到其间的丰富色彩,这使得饰演「卖油郎」的素云决定尝试这种定腔定谱的唱法。即便这种唱法的难度非常高,但是我们都希望有一种「新」的都马调,一种既是「都马调」、也是「新的」,这个「新」,不只是新的唱词、也是新的音乐感受,而这个音乐感受是充分符合戏剧情境、符合人物个性、心情转折…,这个音乐情境是「量身定做」的,一如歌词应该「量身定做」一样。

素云在这次的学习中、可以说是尽心尽力,而我则是扎扎实实上了一课。我觉得戏曲音乐发挥出来的力量真是超乎我的想像,从前我认为传统唱腔的「自然」、「朴素」是很重要的,所以我不反对在「前奏」、「间奏」、或是情绪音乐上创新、我甚至积极鼓吹创作「新调」,但是对于七字都马我向来相当的保守,我喜欢尊重演员的「原汁原味」,我认为那就是一种「歌仔戏味」。

但是这一次我突破了自己的想法,经过「编腔」和「作曲」的都马调,仍然是一种都马调,为什么只有演员自由演唱的都马调才是「都马调」呢?这么完整的一场戏、这么复杂而多变的心情:光阴在一夜间流转、天明的阳光洒进绣房…一个痴情的人依旧坐在桌边观望著他所心爱的女子…。透过翰江的设计,我们在新编的「痴情卖油郎」中读到了这些画面、感受到这些情绪,在「六八拍都马」演奏起来的时候,我们都像是秦锺一般的激动、甚至带著淡淡的伤感…而我认为这是传统都马调所不能应付的一种情境。

我一向很重视唱词的布局,一个长篇唱段形成过程当中,我会经过反覆的揣摩、从心情的变化、词汇的选择、到平仄声韵的安排、句法的整齐或是长短错落所造成的效果…,不断推敲出最后的成品,于是观众可以察觉一个「作家」想表达出来的「文字美」和「民间艺人」所流露出的「自然美」有什么区别。音乐亦然,作曲的人虽然使用传统的素材,但是他经过推敲、经过反覆的提炼,呈现出的就是一种「布局」,这种「布局」是有创意的「音乐美」,他和「自然美」之间是无分轩轾的。

就我个人的感觉,「音乐」是戏曲美好的出路;因为音乐最能展现戏曲的魅力、带动独特的戏剧张力,当我们的努力能够落实在传统之上,就使得歌仔戏版的《卖油郎》、和昆曲版、越剧版的《占花魁》有不一样的色彩,但愿观众们可以细细的品尝和感受…

但愿你们可以来聆听、聆听一个创作者的用心。
但愿明天晚上的天气晴朗,最好有一点月光;
于是多情的月影依旧可以轻轻走上舞台来伴著我们,
在笙箫弦管之中,听我们谈说一段古时候浪漫的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