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心得

◆好一個「癡情賣油郎」(上)◆

作者:劉南芳

--寫在《賣油郎獨占花魁女》演出之前

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歌仔戲論壇的網站,開學之後,生活宛如陀螺般旋轉。手邊「王子復仇記」的劇評已經快要可已變成論文了,就是無法完稿;看完《桂郎君》心中很有感觸,也無足夠的時間提筆,就這樣不知不覺久違了這些個空間。如今我好不容易完成了《賣油郎獨占花魁女》的劇本,眼看即將上演,循往例我想努力記錄下自己一些工作的心得,同時,這齣戲邀請了黎翰江先生來設計了幾場音樂,透過他精緻的用心、在編劇和音樂創作的合作方面,我頗有一些新的體會,很希望與諸位對於戲曲編劇、和戲曲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們共同分享,就不由得再提起筆來。

昨天排完戲,翰江新編的都馬調「癡情賣油郎」依然迴旋在每個人的心中,在場的演員只要能找到錄音機的,都想盡辦法錄下這段精彩的「都馬調」,曲終人散之時,工作人員收拾著場地、仍然念念不忘地討論著這些個音符。舞台監督一直問我,這麼精緻的音樂為什麼不去做「內台」呢?外台的環境要怎麼體現這樣的音樂品質呢?到我完稿的時候,他還在煩惱明天的燈光怎麼打。我看著文武場這十個人的編制,想像著他們明天要怎麼擠在外台的側幕邊,我似乎也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;我想凡事總是盡力而為,不是嗎?

5月19日「新櫻鳳歌劇團」即將在中山堂廣場演出《賣油郎獨占花魁女》,我過去並沒有看過這齣戲的歌仔戲版本,2005年修王安祈老師的「當代戲曲」課程時,有一個同學比較《占花魁》的各種版本、引起了我的興趣;我本來預計要去「新櫻鳳」劇團「說戲」,當成下午場的「古冊戲」,但是一直排不出時間,後來「新櫻鳳」參加「傳統藝術季」的甄選時送了這個劇目,因而促成了這個歌仔戲版本的產生。

「賣油郎獨占花魁」原本是一篇話本小說,故事敘述金兵南侵、滅了北宋,大批難民逃往江南,莘瑤琴與父母分散被拐騙至青樓賣身,結識了賣油郎秦鍾的一段故事。在明代李玉曾依據這個故事編成了《占花魁》的傳奇,將秦鍾改成了逃難的官家子弟,成了標準的「才子佳人」戀愛劇。上海昆劇團在1990年左右曾將這齣傳奇改成全本戲、由岳美緹、張靜嫻主演,其中〈湖樓〉、〈受吐〉這兩折戲唱做俱佳,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版本。

在這一段小兒女的戀愛之中,時間進展緩慢,情節和人物架構十分單純,這種溫馨的愛情、其實不適宜太複雜的編織手法,故事只要能首尾連貫、合理即可,但是戲劇的情調卻十分重要;在這齣戲創作的開始、我們先選擇了幾個場次,邀請翰江參與了第一階段的討論,希望運用音樂情緒來帶動戲劇「抒情的張力」、而不僅止於事後的「安歌」,這使我的唱詞佈局緊隨著音樂的佈局,開啟了我另一種創作的空間。

這次演出能夠順利呈現,多虧了「新櫻鳳劇團」的陳文億團長全心的支持,多虧演員的努力用功,尤其是素雲真是不眠不休地苦練唱腔;還要萬般感謝「頭手弦」劉文亮、三弦「金鳳阿姨」、翰江自己身兼笛簫伴奏,以及鄭如君(笙)、許鈞炫(中胡)、張元真(琵琶)、儲見智(低音大提琴),還有武場的黃建銘等…所組成的十人小型樂隊;在〈湖樓〉、〈良宵〉兩場戲中,我們得以做比較細膩的作曲和配器工作,不論成功與否,我們都希望可以呈現對於歌仔戲音樂的一些嘗試和努力。

以下就我個人的編劇經驗,分「情節與人物架構」、和「音樂與唱詞佈局」兩方面來敘述這次的創作過程中的一些體會:

一、 情節與人物架構

「賣油郎」的故事主要是呈現秦鍾的癡情,他辛辛苦苦積存了一年,才有十兩銀子足夠見莘瑤琴一面,不料瑤琴大醉而歸,秦鍾殷勤照料,終於贏得美人芳心。在話本小說的開頭曾經有這麼一段介紹:「年少爭誇風月,場中波浪偏多。有錢無貌意難和,有貌無錢不可。就是有錢有貌,還需著意揣摩。知情識趣俏哥哥,此道誰人賽我。」這是講秦鍾的殷勤體貼,勝過有貌有才的讀書人,因此才能「有情人終成眷屬」。李玉的傳奇中橫生了許多枝節,但最重要的是讓秦鍾有「官家背景」,才能「郎才女貌」、才能真正讓花魁願托終身,符合一般人的期待。但是我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,覺得最值得描寫的是並不是「才子佳人」、而是秦鍾的單純和善良。

秦鐘驚豔於瑤琴的美麗,而對於瑤琴的「青樓」背景並沒有異樣的眼光,因此他願意努力的存錢、甚至服侍她一夜並不覺得有任何委屈,是秦鍾的「真誠」打動了莘瑤琴,而不只是他的「官家背景」、或是「殷勤體貼」而已。因此在歌仔戲的改編本中,我希望拿去「公子」身份、保留秦鍾「賣油郎」的樸素身份,這樣他和知書達禮的莘瑤琴中間的距離可以拉開,秦鍾樸素的性格得以彰顯,也符合了「賣油郎」與「花魁女」之間的趣味關係。

歌仔戲版的《賣油郎》捨棄了關於瑤琴的身世背景,並將秦鍾改為官家書僮,這樣可以避免對於主角的身世有過多的交代、模糊了主題。其次虛構「徐文虎兄弟假扮金兵劫財」這個情節,是源自話本中莘瑤琴一家逃難中的遭遇;這條副線的建立,一開始可以將秦鍾引進了建陽城,在劇中製造莘瑤琴「雪地受迫」的危機,最後秦良「緝兇」讓惡人伏法,可以為戲中的抒情氣息增添一點別樣的色彩。

在人物編排方面,九媽、三姐…等都是傳統戲曲版本既有的角色,比較不同的是原本崑曲版本〈湖樓〉中的店小二,改為「石磨」一角,讓石磨與秦鍾在逃難中就結識、情同手足;而「白三姐」源自崑曲版的「四阿姐」,將他們的戲份調重一些,為的是將秦鍾「進百花樓」的過程稍做折騰,增加一些戲劇性,也符合這齣戲輕鬆的喜劇情調。《賣油郎》全劇只有單一事件進行,增加了副線之後,我曾經企圖將整個故事複雜化,幸好後來和創作人員討論之後、懸崖勒馬。有些戲的確適合「情節複雜」,但是回顧《賣油郎》過去的諸多版本、曾經將這個簡單的愛情過程「大量灌水」、增添許多邊配人物,但是最後觀眾愛看的還是只有〈湖樓〉和〈受吐〉這兩場精華,其他的情節還是不免流於「交代」功能。

因此「情節複雜」並不是劇中唯一能吸引觀眾的方法,回到「愛情」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力量或許還更引人注目一些。但是、這個故事發展是「定型」的,人物個性是「定型」的,甚至談戀愛的場所、談戀愛的方式都被「定型」了,面對這些觀眾耳熟能詳、甚至要倒背如流的情節,創作人員還有什麼路可以走?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詮釋這段愛情、找到屬於「歌仔戲」的「新意」?

我認為「音樂」其實是一條很好的出路。

(未完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