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心得

◆好一個「癡情賣油郎」(下)◆

作者:劉南芳

二、 音樂與唱詞佈局

我們在討論編劇方法的時候,總喜歡談「情節的佈局」、「人物的架構」…,但事實上在戲曲中「唱詞」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「佈局」。聞一多先生在討論「新詩」之時,提到新詩應該有「音樂美」、「繪畫美」、和「建築美」,其中的「建築美」很適合討論所謂「唱詞的佈局」,唱詞的安排有時後真的像是「蓋房子」一樣要有整體架構的考量,而不僅止於重視平仄聲韻的諧和、和考慮修辭。

戲曲在表達人物性情、和重要的情緒渲染時,常常需要大篇幅的唱段,這時候要讓唱詞充分的發揮功能,不能只是成篇的文字堆積、反複,因為增加「長度」、並不代表增加「力度」,長篇大段的唱腔如果在歌詞的基礎上沒有層次感、就會變成一種「感情的滯留」,而拖壞了戲劇節奏,這時候音樂要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會覺得力不從心。同樣的、當歌詞層次分明、細膩而有變化,而音樂總是千篇一律的七字都馬、只能做快慢的變化,在戲劇情感的表現上、怕也是要大打折扣。

傳統的都馬調雖然非常適合長篇的抒情,但是演員採用十分民謠式的唱法,只有在節奏上、和「做腔」上做一些小規模的變化,對於比較複雜的劇情、或是多層次的心理狀態,這種「民謠式」唱腔的表現能力似乎不夠強烈。

《賣油郎獨占花魁女》一劇中,〈良宵〉(原崑曲版中之〈受吐〉)一場是全劇的精華,秦鍾從進花魁的閨房、照料她、一夜到天明的期待,其間心情歷經多種波折,是安排唱段的好地方。在傳奇版本中唱段的安排在花魁娘子回繡樓之前,秦鍾對香閨讚嘆,在花魁娘子回來之後到天明時分只有兩個唱段,第一段是花魁娘子睡熟之後,秦鍾所唱的「園林好」:

秦鍾:(暖茶介)我且坐在此處,不要驚動他。(坐旦腳後介)(園林好)聽枝上烏啼慘切,覤簷畔燕雛寧貼,怎做得香偷玉竊,人自邇、會空賒,雲影障、月偏遮

(旦翻身介…作欲吐狀介…

第二段則是花魁醉中吐在秦鍾衣服上,秦鍾服侍她喝茶、又服侍她睡下,這時天已將明,秦鍾又唱了一段「桃紅菊」:秦鍾:呀,又睡去了!

(桃紅菊)他那裡醉中天、神飛夢越,我這裡好似鏡中花、難親怎捨,捱盡了永迢迢長夜,捱盡了永迢迢長夜(內作雞鳴介)恰又早曉雞聲唱疊在歌仔戲版的〈良宵〉這一場,創作人員討論了進行的方式,翰江先提出了他的構想,他認為整場戲的音樂是以「都馬調」為主,秦鍾的唱段應該分作三個部分:第一段是在花魁娘子睡下之後,所有的人離開繡樓,留下秦鍾和她獨處,第一個唱段要有搖板的感覺、表達他忐忑不安的情緒,於是我寫了一段長短句式的「都馬調」:

秦鍾:(唱)等呀等…等到伊回還……
輕輕移步、偷看美紅顏…
今夜完成我的戀愛夢
怎樣我…怎樣我…
我心慌意亂、坐立不安
聽到樂聲斷、人聲空、步聲遠、更鼓聲音傳…
聲聲伴我渡情關

這一段歌詞我借用了京劇《鎖麟囊》其中一小段唱詞的格式「耳邊廂只聽得風聲斷、雨聲喧、人聲吶喊、樂聲闌珊、都道說是大雨傾天」,用這種短句式來表達秦鍾緊張的心情,會給人一種「急促」的感覺。

第二部分是「受吐」的情節,音樂設計希望用「中板」的都馬、和「十一字都馬」交錯使用,表現秦鍾的手足無措。這段唱腔我便用很整齊的「七字句」和「十一字」交錯,讓秦鍾一下子沈醉在花魁的美貌中、一下子又手忙腳亂,十分狼狽。

最後一個唱段安排在瑤琴再度睡下,秦鍾將要在這裡發展整篇都馬中最主要的唱段。這一個安排是比較出乎我意料的。原本依照一般常見的都馬調唱法,大多是慢板、中板、再轉快板、或是搖板做結,抒情的部分應該在最開始的時候;但是翰江認為最抒情的部分應該置於最後一個唱段,因為天明之後秦鍾就必須離開,他所有關於戀愛的夢想都將在天明時結束,就像灰姑娘的「十二點鐘」一樣、魔法即將消失,馬車即將會變回南瓜…;因此秦鍾的心情應該在這個地方達到一個最激烈的狀態,翰江預備用「六八拍」的都馬調來表達一種「情歌」的感覺、要讓這段唱腔做成一種「詠歎調」的氣氛。

秦鍾有這樣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,但是當時我實在不知道什麼是「六八拍」,我單純聽音樂的感覺是十分華麗的,的確有一種「詠歎」的、「情不知所起」的奔騰,所以我依照著這樣的印象,寫成了最後這一個長短句式的唱段:

秦鍾:(六八拍都馬調)
四更陳、月照東,多情月影入繡房
光陰催盡春宵短,不敢驚醒夢中人
你我若是無緣…哪會為你神魂倒顛
心心念念、望要相見
為你痴迷、牽連情思萬千
你我若是有緣…哪會終宵相對無言
緣份這淺
明朝一別、相隔萬重天

在我三段歌詞都完成之後,翰江據以寫成了一個八分鐘左右的長篇都馬,定名為「癡情賣油郎」。在這近八分鐘的唱段中,並不是依照演員的唱法定腔定譜,而是按照翰江的設計,讓演員依照新譜學唱;這種方式從前我是很反對的,我認為這很容易會失去了傳統唱腔的韻味,但是這次我卻有了不一樣的體會。

翰江在作曲的時候,在行腔的變化上比演員更為豐富,同時他的主旋律和分譜一併完成,我們在試唱帶中聽到了各個聲部的變化,體會到其間的豐富色彩,這使得飾演「賣油郎」的素雲決定嘗試這種定腔定譜的唱法。即便這種唱法的難度非常高,但是我們都希望有一種「新」的都馬調,一種既是「都馬調」、也是「新的」,這個「新」,不只是新的唱詞、也是新的音樂感受,而這個音樂感受是充分符合戲劇情境、符合人物個性、心情轉折…,這個音樂情境是「量身定做」的,一如歌詞應該「量身定做」一樣。

素雲在這次的學習中、可以說是盡心盡力,而我則是紮紮實實上了一課。我覺得戲曲音樂發揮出來的力量真是超乎我的想像,從前我認為傳統唱腔的「自然」、「樸素」是很重要的,所以我不反對在「前奏」、「間奏」、或是情緒音樂上創新、我甚至積極鼓吹創作「新調」,但是對於七字都馬我向來相當的保守,我喜歡尊重演員的「原汁原味」,我認為那就是一種「歌仔戲味」。

但是這一次我突破了自己的想法,經過「編腔」和「作曲」的都馬調,仍然是一種都馬調,為什麼只有演員自由演唱的都馬調才是「都馬調」呢?這麼完整的一場戲、這麼複雜而多變的心情:光陰在一夜間流轉、天明的陽光灑進繡房…一個癡情的人依舊坐在桌邊觀望著他所心愛的女子…。透過翰江的設計,我們在新編的「癡情賣油郎」中讀到了這些畫面、感受到這些情緒,在「六八拍都馬」演奏起來的時候,我們都像是秦鍾一般的激動、甚至帶著淡淡的傷感…而我認為這是傳統都馬調所不能應付的一種情境。

我一向很重視唱詞的佈局,一個長篇唱段形成過程當中,我會經過反覆的揣摩、從心情的變化、詞彙的選擇、到平仄聲韻的安排、句法的整齊或是長短錯落所造成的效果…,不斷推敲出最後的成品,於是觀眾可以察覺一個「作家」想表達出來的「文字美」和「民間藝人」所流露出的「自然美」有什麼區別。音樂亦然,作曲的人雖然使用傳統的素材,但是他經過推敲、經過反覆的提煉,呈現出的就是一種「佈局」,這種「佈局」是有創意的「音樂美」,他和「自然美」之間是無分軒輊的。

就我個人的感覺,「音樂」是戲曲美好的出路;因為音樂最能展現戲曲的魅力、帶動獨特的戲劇張力,當我們的努力能夠落實在傳統之上,就使得歌仔戲版的《賣油郎》、和崑曲版、越劇版的《占花魁》有不一樣的色彩,但願觀眾們可以細細的品嚐和感受…

但願你們可以來聆聽、聆聽一個創作者的用心。
但願明天晚上的天氣晴朗,最好有一點月光;
於是多情的月影依舊可以輕輕走上舞台來伴著我們,
在笙簫弦管之中,聽我們談說一段古時候浪漫的愛情。